• 介绍 首页

   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10节
      “哦?请宁宇说来。”
      李定国看向一旁的王夫之,而后缓缓道
      “我记得昔日桂北之战,王抚台发动平乐府诸多土司兵马,很有成效啊。”
      “这江西也没有这么多土司啊?”
      王夫之不解
      李定国确实接着道
      “之前赣南民变,赣州、吉安等府,大量民变力量蜂拥而起,何不直接收编?”
      李过闻言却是沉吟道
      “这些起事百姓基本未经训练,若是编入军中,能战吗?”
      李定国摇头笑道
      “赤心都督亦是民军出身,如何忘了这些起事人马的路数?若只是一开始,的确大多都是饥民,可随着清虏多次进剿,其中有本事的必然会被磨炼出来,你我当年不都是这么来的吗?”
      这话题稍微有些敏感,毕竟当年进剿“磨炼”李定国等人的,不就是大明官军吗?但朱由榔从来不在乎这些,作为一个后世人,真论感情,他恐怕对农民军的观感比明朝强,若非穿越到朱家人身上,早tm反了,这也是他和文官们主要的观念冲突来源,他是真的对这个封建政权没啥感情,至于一意抗清,更多是来源于民族热情和历史预见罢了。
      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最后,朱由榔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郝摇旗和王夫之,同时,也向后方去信,希望湖广方面能够发动民兵补充前线,虽然朱由榔知道,此时的湖广也非常困难,但这就是战争,必须不惜一切代价。
      数万将士用生命换来的优势局面不容耽误。
      后勤补给一恢复,明军迅速发动起来。
      南路军李定国带着左军四个师直扑广信府,打算从福建背后穿插,切断浙闽之间联系,从而吞下整个福建,而朱由榔、李过的北路军也不再耽搁,经饶州府继续东进,兵逼满清江南省,也就是大明的南直隶。
      至于江西省剩下的府县,几乎是传檄而定,这年头清兵入关本就才没两年,明朝的影响力,尤其是在江南地区,依旧庞大,不到十几天,整个江西都全部易帜。
      而随着消息传开,整个江南,继而整个天下都地震了。
      南京城中,无数小道消息你来我往,纵使洪承畴再三以雷霆手段镇压封锁,但完全没用,这么大的事哪里藏得住,何况舆论这东西,从古到今都是堵不如疏,你越压制,下面就越往坏处想。
      秦淮河外一处僻静小院内,十来个文人打扮的“风流人物”们正在激情澎湃的“共商大事”。
      一名短眉细眼,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士子兴奋道
      “诸君,我打听到了,天子大军已经兵临徽州府,清虏伪王多铎被斩,博洛又在浙江,如今这南直地界,只有洪承畴手下两三万绿营杂兵!我听闻南昌的燕及公就因为起事反正,被召回为内阁学士,你我都是江南名门,建功立业,报效皇明,就在此时啊!”
      此人正是后世被称为“明末四公子”之一的冒襄,冒辟疆。
      而坐在首位的,则是隆武朝因为参与江南地区抗清起义,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的陈子龙。
      按照原本历史,陈子龙应该早就因为起义事前被告发,死了,但由于朱由榔这个小蝴蝶的到来,事情发生变化,朱由榔在南边的多次胜利引起清廷全面关注,反倒是对鲁王系和江浙方面的反抗力量没被当成回事,原本的起义也没有发生,当事人之一黄斌卿更是没了。
      在场其它士子纷纷群情汹涌,你一言我一语,却只有这位四十岁的“老文青”一言不发,叹了口气。
      所有人都被其人吸引过来,渐渐静下声。
      “我之前与炎武告别时,他告诫我,让我少和在座的诸位交往,没有前途的,当时我还觉得他太过狂傲,如今看来,倒也说得不差。”
      第93章 江南
      此言一出,院中顿时噤若寒蝉,而后无数士子面色涨红。
      这叫什么话,也太侮辱人了吧?
      一名看起来略显年轻的士子站起身来激愤反问
      “懋中先生这是何意?我等欲计划大事,报效天子,难道还有错吗?”
      陈子龙冷冷看着对方
      “报效天子?举大事?你打算怎么报效啊?”
      其人正是昔日崇祯朝户部尚书侯恂之子,后世戏剧里鼎鼎有名的人物,侯方域。
      侯方域被堵得一时语塞,强自镇定道
      “在座诸君哪一个不是在江南的名望人物、道德君子?只需联系各州府官员,想必……”
      陈子龙越听越忍不住,竟是差点捧腹大笑起来
      “哈哈哈,好一个名望人物、道德君子,哈哈哈。”
      侯方域见自己慷慨激昂的发言被这般打断,更是羞愤,可陈子龙比他年长十几岁,又是崇祯十年就中了进士的科场前辈,只得一摆袖子,气愤道
      “学生虽然敬佩先生学问名节,但亦不该如此肆意嘲笑于我等赤子吧?今日若不给出个说法,只怕先生之名……”
      陈子龙咧嘴一笑,呵呵道
      “你们能如何?”
      随后慢慢肃容,正色道
      “论什么狗屁名望,鄙人师承玄扈先生,崇祯十年的进士,比在座诸位要强吧?论起忠贞、气节,我弘光元年与沈云升举义松江,隆武初又与吴日生举义于吴江,比起在座诸位,还是要强些吧?”
      众人无言,这是实话,无论是资历、年龄、师承、背景、履历、学问、事迹、名望,陈子龙都比在座的所有人要强,哪怕论及忠贞、论及抗清,起码人家真刀真枪干过。
      说到这里,陈子龙言语一冷
      “可正因如此,我才觉得悲哀!”
      “原本我从南边一些故旧书信里听说,南边天子似是对东林、复社士子颇有意见,往往不愿重用,还道这大概是当初弘光朝那点破事让天子有所疑虑。”
      “后来经过这般许多,屡次起事,又屡次败逃,才逐渐明白。”
      “你我这般作为,但的确是屁用没有!”
      说到最后,竟是忍不住言语激烈起来
      “什么报效天子,诸位要怎么报效啊?靠着自己那点什么道德天子的名头,能唬住谁?以前崇祯、弘光之时,靠着家族、师承好大派头,在州府里当座上宾,如今呢?别说洪承畴手里只有两三万残兵,就算只有两三千,也够对付你们了!”
      “诸位须知道,当今之时,早就没了什么东林复社!”
      这一番斥责,仿若泼面冷水,让所有人陷入沉默。
      你以为你是谁啊?真觉得现在还是他们振臂一呼,群情响应的时候?就算起事,也轮不到他们!江南沦陷后,这些由士子参与的起事不下几十起,但却没有一个是成功的,为啥?
      因为无能!随着明末乱世,武人集团的崛起,刀把子早就不在这些士人阶层手里了,那些个手握重兵的绿营将领、清廷官员为什么要听你个穷措大言语?于是乎,士人们便只能寻找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武装力量寻求合作,再加上能力上又低下得很,怎么成功?
      朱由榔一开始就不对这些人报以太多期望,只需要通过各自渠道向明军提供情报和配合锦衣卫行动即可,至于让他们真的能如金声桓、王得仁那般起事献城,就算了吧。
      当然,需要注意的是,
      这些士人团体并无法代表整个江南士绅集团,朱由榔真正寄以期望的,是那些真正的江南豪绅,而不是这些“叛逆的文青”。
      陈子龙的话让所有士子都沉默良久,有的激愤,有的羞惭,但更多的,却是某种失落。
      在过去大明还在的时候,他们是天之骄子,是众人瞩目的明星,是统治集团的天然后备军,是可以呼风唤雨的“青年俊秀”。
      可现在,他们才发现,曾经那些个士林雅望、气节骨鲠竟是一文不值……
      不仅统治了江南的清廷不在乎,甚至在抗清力量中,他们也是最无力的一支,即使是和农民军甚至是郑氏这样曾经让他们不屑一顾的“流寇海贼”相比,也差得远。
      最后,是之前第一个说话的冒襄长叹一声,再次发言
      “唉,自从弘光以后,学生也想了很久,归根到底,我等虽然自居为什么道德君子,可诸位扪心自问,江山至于今日,真就没有我等一份责任吗?”
      “回首再看,当年什么清流阉党、什么福王璐王,何等可笑?”
      言道此处,冒襄正色对众人道
      “可正因如此,你我才要向天子证明,向肇庆的主公证明,我等士子,于皇明而言,于社稷而言,亦是有用的!”
      而后转头向陈子龙拱手道
      “还请先生为我等指一条明路!”
      众人纷纷附和
      “请先生赐教!”
      陈子龙站起身来,沉声道
      “不必多言了,鄙人是不会参与你们这些螳臂当车的破事的!”
      众士子闻言,纷纷羞怒拂袖而去
      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等众人都走后,陈子龙招来自家亲信仆人,拿出一份刚刚拟完的名单,道
      “这名单上的人,后天去给我下请帖,注意隐蔽些。”
      仆人有些迟疑道
      “这些公子不才都刚刚走吗?要不小人去追?”
      陈子龙面无表情道
      “必须是后日再请。”
      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  后日,院后亭苑
      陈子龙正色道
      “实不相瞒诸君,我已经和锦衣卫建立了联系。”
      在座共有七八人,都是当日来过的士子,事后又突然受到陈子龙的私人请帖,颇为犹疑。
      “锦衣卫赵同知将要亲至南京,策划事宜。”
      原本接到请帖后十分犹疑的冒襄闻言大为惊喜,而后又有些奇怪道
      “先生之前为何不……”
      陈子龙看着他,一字一句道
      “首先,之前那番话我的确是出自真心,并无半点假话,其次,我信不过某些人。”
      冒襄左右回顾,却发现侯方域没在,有些不解
      侯方域虽然还年轻,但在江南也算名声不小,这般策划居然没有他,实在让人惊奇。
      陈子龙看出了他的疑惑,解释道
      “侯朝宗我相信是不会告密的,但交际太过复杂,这种事端,还不够稳妥,而且其人……也不适合行此等机变之事。”